从松本清张的砂之器,森村诚一的人证,再到东野圭吾,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实际形成一个套路. 前大半部分层层剥开的悬疑用来引发观众的探寻兴趣,拉住他们的注意力,并撑起故事长度,到尾声则不再遮遮掩掩,而是直接以办案人的完整推理或干脆当事人的自述让真相与前史完全做情境还原式的完全坦白,以此表明罪犯的无法抗拒的悲惨背景导致其犯罪的被迫性,让人心生同情,从而消解罪犯的个人因素,甚至动机都被转换为牺牲的伟大. 这类小说最易击中人心的段落往往是对人物悲惨背景简史的揭开部分,最终则往往容易倒向浓重的难逃命运的煽情结局. 而冷静想来,这是否有把犯罪动机过于理性化,把责任都推向不可抗拒的外部原因,从而淡化了罪犯个人暴力倾向,推卸了其个人的行为选择的责任问题呢?日本人的这类心理意识与社会派推理的兴盛似乎正是互为映照的关系片子不算差,但对于那些不了解法国历史的观众来说非常之不友好,大段大段激情澎湃关于政治和法律的论辩让片子看起来很像论文,生涩难啃. 同时剪辑上是法国一贯的怪节奏,好像在刻意追求一种从上个情节跳脱而出的不和谐状态又好像是片子太长不得已删减成不连贯的碎片. 诡异的节奏带动情绪也走向了古怪的一边,好像在高歌颂扬大革命又像是在反思人民与暴民的一线之隔,所有人都在冲晕了脑的情绪裹挟之下陷入了革命的癫狂(这倒很像革命的真实情境). 另外在民间涌现出的保守声音导演对其并没有很重的贬抑色彩这点倒是挺难得的. 法国人为自由而革命让他们感到自豪,又因自豪而再次发起革命,这种自我沉醉也很像是个无尽的轮回. 估计这只是第一部,后面还有自由和博爱吧. 可搭配瓦伊达的《催眠》一起观看,很容易判断高下. 片子不少台词都很戳当今国人,但…催眠是指催眠师向被试者提供暗示,以唤醒他的某些特殊经历和特定行为.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催眠与其他一般状态是相似的,包括放松、全神贯注和联想. 在催眠状态下,一个人可能经历“在感知、思维、记忆和行为上的一些改变”,包括暂时的麻痹、幻觉和忘记“对催眠术医师的暗示做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