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画幅变化辅助观众厘清现实、戏剧的关系,将电影的形式嵌入整个关系体,实现三个领域的交融,构建起“宏大的生命体”. 使用真名是第一步,将真实情感带入戏剧进而带入电影,电影并非最终呈现结果,而仅作为中间形态,因此一镜到底也就成为串联通道,首尾皆是极端,效果则是抽象与具体、安静与聒噪的承载体,且在打乱顺序的片段排练后更为分散. 冲出室内是第二步,在第一步基础上递进,室外连接不同的室内,同时连接冰淇淋与雨声两个意象并使用到极致——即是奔跑的短暂,是梦想的稍纵即逝,也是无法完全占有的脆弱和柔软. “咔”声是第三步,最终将三方领域割裂,定格在六人相拥,回到“真实的现实”,观众所见登上舞台并不是戏剧的开始(戏剧早已呈现),却是电影的结束,矛盾方式展示电影的无限可能,一定程度也解决了导演前作中悬而未决的界限问题. 英国常见的一类犯罪题材的风格,看着这片子就能想起《破战》、《破战》之类片子,画面青绿主调,出现了几次海边那个阴云逼人的画面挺震撼的,不知在哪取景. 片尾的设计尚可,虽然不过就是和片头的说辞呼应,但杀错了人的警察想要飞散在空中的想法打动我了. 最大的问题还是剧本,警察兄弟错杀嫌犯,真凶落网后两人不得不各种遮掩,最后他们退休失智的前任警长父亲出来顶包,而这期间他们的光头同事一直在追查真相. 这个主线无甚问题,但男主为了个不相识的女死者就疯了不惜私刑查案在动机上说不过去啊,当然男主兄弟在观念上是父亲灌输的产物,比如要尽责、要搞私刑,最后父亲又顶包,这似乎在说上一代警察的办案伦理正处于崩塌——谁会对这么个主题感兴趣?剧本支线也不控制,时不时说下他们家庭,试图为主线增加说服力,可谁管你办案伦理啊一个以“救世主”之名进行犯罪的人和香港警方之间的一次对决. 作品更多关注地是弱者与弱者之间的对抗,以及“病态”社会中的人最后的自我赎罪. 在影片中,程媛媛饰演的女一号“周洁仪”,与唐文龙所饰演的胡明祖是一对夫妻,是一个淳朴素净的角色,心思单纯而又细腻,以“家庭”为轴心极尽所能,即是家中的贤妻,又是丈夫的心灵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