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画关系-疏离感-不录同期音?;性爱蒙太奇(在两个场景的交叉中,某一场景的声音总是贯穿画面,以增进更紧密的关联)为什么导演的推镜头也独具疏离感呢,因为太硬?碎片化的剪辑还是很先锋的,我觉得罗伊格用剪辑来决定主角怎么看、如何去看. 比如说鲍爷在车上看窗外的风景,在风景中他看见了过去(为了表现风景只能被鲍爷看见,加入了类似眼睛的画框来作以区别,顺便分开古今),在剪辑中时空的跨越完成了,当鲍爷看见古人的时候,古人(通过“视线”的追随)也看见了鲍爷坐的那辆车子在他们对面驶过(所以说,尽管在空间上是对面、对立的关系,剪辑不就是将两个对立面安排在同一个屏幕-银幕中的魔法吗?),于此,好像是鲍爷之眼所带来的驱动力(实则是剪辑与视线的驱动力),车子从现代穿进了另一个时空带又回到现代,除了鲍爷,车内的人浑然不觉. 看到90分钟时以为又是印度片常见的给予希望安慰的理想化爱情结局. 没想到之后剧情急转直下!从卡尔雅妮为何留发,阉人时时出现,男主家的秘密,卡尔雅妮得知未来公公名字后当晚迅即自杀,直到楚娅被骗去遭到性侵,寡妇院里最黑暗的真相一步步揭开,这时终于浮出水面,这条暗线铺的太好了!当甘地说出“神不代表真理,真理才是神”后,楚娅终于被觉醒的莎昆塔拉奋不顾身的送上了甘地的人道主义火车,即使火车最终是随着甘地开往天国而不是人世,起码影片本身再一次宣誓了不要再陷入剥削自己人的恶性循环里. 宗教是说辞,遗弃是本质,境遇是绝望的自生自灭. 最痛心的是受害者向施害者的转化,整个暗线的核心推动者是牢笼中的寡妇们自己的求生动机. 女性拥有水的柔性,但同样有火的生命力与欲望. 个人能自审,而国家民族就需要有人站出来揭露真相帮其自审. 影片聚焦臭名昭著的波士顿扼杀者谋杀案:1962年到1964年,13名单身女性在公寓被袭击、性侵、勒死,警方经调查锁定嫌犯Albert DeS alvo,后者认罪被判终身监禁,之后在监狱被人杀死. 此案存在诸多疑点,真正的连环杀手和杀害DeSalvo之人至今仍是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