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如今,当年的林德禄可谓让人刮目相看,不说别的,起码有那个勇气去碰这种题材. 不过影片的完成度着实一般,整体观感虽说流畅,但松散也是事实. 故事上部分桥段有些设想,但核心主题十分飘忽,一直稳不下去,主要徘徊于亲情、成长和友谊3样线索中,可却疏于铺设情节去深化它,就连前面看似安插的伏笔,后面也都失踪了. 苦情戏的刻度把握倒是不错,该放时放,绝不放多到你反感的地步,甚至加了不少喜剧元素以冲淡影片追求悲苦感的欲望程度(不搞无厘头的黄炳耀差点让人认不出来),当然就剧情的平淡成效而言,这点似乎有些多余(不过比起那些为惨而惨的惨不忍睹电影,这又成了本片在处理上的巧妙点之一),而且影片总给人感觉好像缺了什么,尤其末尾的“结局”更像还差一个真正的结局一样,其实稍微给个总结交代下其他人的后续都不会像现在这么突兀啊7/10. 对日本普通民众的情感结构摆脱不了强烈的政治宣传,开头镜头展示父亲脚上的长条伤疤和叔叔毁坏的耳朵,细节控诉战争带给民族的重创,最突兀的一幕是父亲带儿子上医院看望陌生的生母,养母给生母跪下道歉,其中的人性美好得不切实际. 父亲对同样身为军人家庭代表的喜一,不鄙视反而热心接纳,他赶走嘲笑妓女孩子的顾客并给孩子变魔术忘记悲伤,眼神放空望着喜一唱的军歌,一个和蔼、为国而战的军人父权形象巧妙模糊了侵略者的本质. 或许用意识形态批判这部细节纯粹朴实的电影有失偏颇,毕竟医院外的无声小丑、船上点酒精烧螃蟹的场景都极富震撼力,儿童充满光辉的眼神将与母洗澡、逛集会弄丢钱和窥见接客一幕幕的满腹委屈和绝望,表演得恰如其分,河神节夜晚烟火和结尾房船的门窗紧闭达到了痛楚滋味的高潮,这种被美化的人性是反战文艺作品的通病. 一名飞行员穿越时空,与年轻的自己和已故的父亲一起面对过去,拯救未来.